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10个有关【中国对关岛时间】的内容,供大伙儿参照参考,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。

问题1:关岛离中国多远?

关岛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南端,西距我国台湾2500公里

关岛离中国多远?

问题2:现在中国时间和美国时间

美国的时间与中国不一样。美国全国有9个不同的时区,而中国只有一个北京时间(东八时区)。美国本土就有四个时区:东部时区,中部时区,山地时区和太平洋时区。此外,还有阿拉斯加时区等,详见下表:

美国九大时区

返回顶部

美国时区划分和政体一样,不采用大一统制。美国50州包含海外领地共有九个时区。光美国本土,从东(大西洋的海岛)到西(太平洋上的小岛)就有四个时区,分别是东部时区、中部时区、山地时区、太平洋时区。海外还有五个时区:夏威夷时区、阿拉斯加时区、萨摩亚时区、夏莫罗时区、大西洋时区。但是配合上夏令时间的实施与否,可以复杂到十几个不同的时间。

UTC-4 AST 大西洋标准时区:最东边的是美属处女岛(Virgin Islands)和波多黎各(Puerto Rico)的大西洋时区(Atlantic Standard Time - AST; UTC-4; Zone Q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,这两个地区没有实施夏令时间。

UTC-5 EST 东部标准时区:东海岸的是东部时区(Eastern Standard Time - EST; UTC-5; Zone R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。

UTC-6 CST 中部标准时区:再过来的是中部时区(Central Standard Time - CST; UTC-6; Zone S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。

UTC-7 MST 山地标准时区:再往西是山地时区(Mountain Standard Time - MST; UTC-7; Zone T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5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。这个时区的夏令时间的实施比较复杂。在这个时区里的亚利桑那州的大部份地区,是没有实施夏令时间的。但是在亚利桑那州里的印第安保留区的纳瓦霍部落自治区(The Navajo Nation)是有实施的。更复杂的是,在纳瓦霍部落自治区里面的另一个印第安保留区 - 霍比部落自治区(The Hopi Nation)却和其他的亚利桑那州一样,是没有实施夏令时间的。

UTC-8 PST 太平洋标准时区:西海岸的是太平洋时区(Pacific Standard Time - PST; UTC-8; Zone U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5小时。

UTC-9 AKST 阿拉斯加标准时区:阿拉斯加的阿拉斯加时区(Alaska Standard Time - AKST; UTC-9; Zone V),标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7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。

UTC-10 HST 夏威夷-阿留申标准时区:夏威夷-阿留申时区(Hawaii-Aleutian Standard Time - HAST; UTC-10; Zone W)的标准时间就要比北京时间晚18小时,夏令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17小时。夏威夷州是没有实施夏令时间,只有阿留申群岛有实施。

UTC-11 萨摩亚标准时区:太平洋上的美属萨摩亚(Amercian Samoa,又称东萨摩亚 - Eastern Samoa)使用的是萨摩亚时区(Samoa Standard Time - SST; UTC-11; Zone X),标准时间就要比北京时间晚19小时。萨摩亚没有实施夏令时间。

UTC+10 夏莫罗标准时区:太平洋上在过来的美属关岛(Guam)和北马里亚纳群岛(Northern Mariana Islands)使用的是查莫罗时区(Chamorro Standard Time - ChST; UTC+10; Zone K),标准时间就要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。这个地区也是没有实施夏令时间的。

美国夏令时间,在2005年已经立法通过,于2007年起修正了原来的开始和停止的日期。新的是从三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开始,而于十一月第一个星期日结束。

中美时差,一般是指北京时间和美国东部时间或西部时间的时差。当美国实行夏时制时,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(简称为E.T.)时间正好早12个小时。非夏时制时,北京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早13个小时。因此中美时差分为中美标准时差和中美夏令时时差。因为中国只有一个时间标准,即北京时间。 正常时美国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 太平洋时间:-16 山地时间:-15 中部时间:-14 东部时间:-13 阿拉斯加时间:-18 例如:北京时间减去16小时就是美国太平洋时间。北京时间20:00,美国太平洋时间就是04:00。 在夏令时,时差少一小时。如在美国夏令时。北京时间20:00,美国太平洋时间就是05:00

问题3:中国队和关岛现在比分是多少?

杨旭在开场仅6分钟就攻破了关岛的球门。随后,他又头顶脚踢,再进三球,在上半场比赛进行到第31分钟时,杨旭个人已经打进了四个进球。而武磊、吴曦的进球中国男足6:0领先结束上半场比赛。进入下半场之后,关岛队明显加强了防守。面对对手摆出的铁桶阵,中国男足显得办法不多,里皮也一直着急地站在场边指挥着比赛,直到张稀哲、李可等替补球员上场之后,中国男足的攻势才重新有了起色。第75分钟,李可弧顶前沿直塞,王刚禁区右侧横传,艾克森小禁区内抽射破门。中国男足又一次攻破了关岛队的球门,最终,中国男足7:0击败对手,取得本届40强赛的两连胜。

问题4:中国各地时差是多少?

我国地跨五个时区:东五区、东六区、东七区、东八区、东九区。我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,所以北京0点时,东九区次晨1时,东五区21时,东六区22时,东七区23时。

东五区主要位于新疆西南部、西藏西北部地区。

东六区主要位于新疆大部分地区、西藏大部分地区、甘肃西部、青海西部。

东七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、宁夏、甘肃东部、陕西、山西西部、河南西部、湖北西部、湖南西部、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西部、海南。

东八区位于内蒙古东部、黑龙江西部、吉林西部、辽宁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西东部、山东、河南东部、安徽、江苏、上海、湖北东部、湖南东部、广东东部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。

东九区位于黑龙江东部、吉林东部。

扩展资料:

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,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。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,划成一个个区域,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。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。当人们跨过一个

区域,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(向西减1小时,向东加1小时),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。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。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。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,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,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,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。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,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。例如,中国幅员宽广,跨5个时区,但为了使用方便简单,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。

参考资料:

时区-百度百科

问题5:中国队VS关岛队,上半场踢成6:0,下半场武磊换下后为何只进1球?

中国和关岛队的比赛上半场踢成6:0,下半场武磊被换下后只进1球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队下半场进攻乏力,而且里皮也改变了战术,重在演练,为以后的比赛做准备,还有就是关岛队在下半场加强了防守。

世预赛40强赛,中国队面对关岛,对上半场6:0领先,可以说气势如虹,但是下半场中国队只进了一个球,让人感觉到非常意外,其实中国队下半场仅仅进一个球也是与里皮演练战术,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有很大的关系。

本场比赛中国队的目标就是全取三分,而中国队也完成了目标,里皮对于中国队的表现也是挺满意的,在里皮看来下半场把武磊换下来,虽然进攻的效率降低,但是中国队考虑到下一场比赛,还是要让球员的体能保存一下。

下半场比赛,关岛队加强了防守,中国队虽然下半场进攻也比较积极,但是面对关岛队的严密防守,中国队也是一度破门无方,这样在下半场只有艾克森打进一球。

从场上来看,中国队面对关岛下半场表现的确没有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,毕竟有些球员都是三线作战,对于他们的体能也是一个考验,状态达不到最佳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武磊换下造成中国的实力减弱,下半场只进了一球,关岛队的防守加强,而且里皮演练战术都有很大的关系,希望中国国足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够再接再厉。

问题6:中国队主场对阵关岛,7比0大胜对手,真的是业余球员差距大吗?

比分达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碾压对方,中国对国足的实力我们心中都清楚,那么只能说明这群业余球员就是用来给中国增加信心的。当然了,中国国足以后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。

我们首先看关岛对队长是怎么说的,“我个人非常兴奋,我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场比赛,能够让人民看到关岛足球如何与一个大国的足球队在球场上比拼。”作为小组最弱的球队,关岛队队长贾森对今晚与中国队的对决充满期待。换句话来说,关岛队以给中国队制造“麻烦”为目标。

这是一支实力最弱的球队,但是尽管在同组对手中关岛队被认为是实力较弱的一支,中国队主教练里皮仍然召回了在西甲西班牙人队的武磊。赛后谈到自己展现个人实力的高质量进球,武磊表示,球队赢球是最重要的,但欧洲联赛的强度的确让他更加自信。

再来说下其他球员的表现,老将吴曦在上半场临近结束时锦上添花后,下半场开场十分钟后被替换下场。他表示球队的第一个主场,即使对手实力弱,也绝不能轻敌。这就是中国国足的一种从不轻视对手的认真。

此次能够达到这个比分的胜利,和对手太弱离不开关系,但是同时也和我国球员的认真离不开关系。而此次的比赛也能够让我国球员更加的有自信,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了。

问题7:国足大胜关岛疯狂刷屏,全队斩获赢球奖金百万,我国足球队的整体实力如何?

因为疫情的原因,中国国足时隔一年半后开始出征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,目前国足在小组赛中的成绩排在阿联酋之后,这次国足还是带上了全部的主力球员,包括刚刚归化的球员阿兰和在西班牙踢球的吴磊。最终国足轻松的7比0的比分拿下比赛,武磊和阿兰各自梅开二度,吴曦传射建功,金敬道和艾克森也各有一球入账。本场比赛中国的控球率高达70%,射门次数高达28次,角球也有12次,但是进球效率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。

本场比赛中国国足战胜关岛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,毕竟关岛的世界排名为倒数第11位,实力真的不是非常的弱。国足在本场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,首先是在攻击线上,吴磊和费南多目前是国足中进攻最好的球员,而阿兰刚刚入选了国家队,在国家队层面上一切都还是非常的新鲜,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,而吴磊也刚刚结束西班牙联赛不久,和队友之间的配合还是需要慢慢的磨合。艾克森从2019年开始就代表国足出征世界大赛,不过现在也已经32岁了,状态已经有所下滑,提高进球效率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。中场方面随着郑智的退役,吴曦,蒿俊闵,张稀哲和归化的球员李可,他们四个人的表现将会成为这届国足的关键。后防线上蒋光太,张琳芃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国足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组织串联做的不好,前锋的把握机会的能力要加强。

目前国足世界排名第77位,亚洲排名第9位,距离亚洲排名前三的日本,伊朗和韩国具有比较大的差距。如果想要顺利拿到世界杯决赛圈的入场劵难度还是非常大的,只有在随后的比赛中先做好防守,然后组织进攻,在进攻提高效率,才有可能突破重围。

问题8:国足7比0血洗了关岛,为什么说冲击世界杯的考验还没有来到?

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关岛队太弱了,就是倒数第一,你赢了倒数第一难道说就能冲击第一了?这是不可能的,你只能向强者发起挑战,赢了之后才能说过了考验。而我们中国男足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
中国此次作为东道主迎战来访的关岛队,很多人都说中国对取胜毫无悬念,最重要的是看拿几个球。甚至还有人说少于十个球就不叫赢,那么为什么人们都是这样的想法呢?这就要从中国和关岛队国家的排名来说。

在现在的世界排名中,中国是世界排名第68,而关岛队国家是190。其实全世界总共才195个国家,这样的话大家就能够看出来关岛队国家是多么的弱。而中国和关岛队在以前也曾经对战过,最终的结果也是关岛队0进球。

中国是一个大国,既然是大国那么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冲击世界杯。而冲击世界杯你赢了倒数第一根本就没有作用,你需要做的是先赢前十,再赢排名前一二名的国家

中国男足一直以来比较弱,但是中国的目标却是要冲击世界杯,那么说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而此次迎战关岛队,中国照样派出了最强队员准备碾压他,最终结果也不负众望,以7比0的好成绩让中国赢得了特大胜利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的士气也得到了鼓舞,但是最为重要还是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,让男足走向世界,让人们提起中国男足就感到骄傲。

问题9:各国与中国的时间差

时差的计算方法:两个时区标准时间(即时区数)相减就是时差,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。比如中国是东八区(+8),美国东部是西五区(-5),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,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;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,相差12小时。

各国与中国的时差:

荷兰-7

阿根廷-11

新西兰+4

澳大利亚+2

巴基斯坦-3

奥地利-7

挪威-7

巴西-11

巴拉圭-12

文莱0

秘鲁-13

智利-12

菲律宾0

哥伦比亚-13

波兰-6

哥斯达黎加-14

葡萄牙-8

加拿大-16

波多黎各-12

丹麦-7

罗马尼亚-5

埃及-6

卢旺达-6

芬兰-6

沙特阿拉伯-5

法国-7

新加坡0

希腊-6

南非共和国-6

关岛 +2

西班牙-7

夏威夷-18

斯里兰卡-2.5

史瓦济兰-6

印度 -2.5

瑞典 -7

印尼 +1

瑞士 -7

伊朗 -4.5

泰国 -1

以色列-6

土耳其-5

意大利-7

英国 -7

日本 +1

乌拉圭-11

韩国 +1

美国 -16

科威特-4.5

梵蒂冈-7

德国 -7

马来西亚0

墨西哥-15

扩展资料

时差的由来: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,没有统一换算方法,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。(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,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)为了统一,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,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。

我们在乘坐飞机到国外旅行时,由于时差的变化,会引起人体内生物钟混乱,使人感到眩晕。医学上叫做“时差综合症”,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头痛,耳鸣,心悸,恶心,腹痛,腹泻,以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。那么在乘作飞机出国旅行时,减轻这种时差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方法:

1,在飞机上应当大量喝水,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,以避免体内脱水,脱水会加剧时差的影响。

2,宜穿宽松的衣服,以便体内的血液流动。

3,飞行过程中尽量在机舱内多走动,舒展筋骨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时差(汉语词语)

问题10:中国古代的关岛是现在什么地方?

关岛? 是关东吧

中国的关东

秦、汉、三国时期的关东

三国指虎牢关以东的。三国演义中,曹操,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,自称关东联军。

三国演义书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

卓曰:“关东贼起,天下播乱。长安有崤函之险;更近陇右,木石砖瓦,克日可办,宫室营造,不须月余。

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,就领兵拔寨,离洛阳,投关东去了。

秦、汉时期:函谷关以东。

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。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,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。典出《晋书·姚兴载记》。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、西两大地域的界标,分别称关东、关西。

等等表明秦汉关东由来

现在的

今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东部(蒙东源于东北)三省区,地处祖国东北方,自古以来,就泛称〃东北〃,而明以后又俗称〃关东〃,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。历代对东北行政区划不一,名称种种,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,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,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,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。

历史上的关东

历史是最可靠的见证。不妨从历史的源头说起。

自有文字时起,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。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,当推《尚书·禹贡》,把远古中国划分〃九州〃,其中〃冀州〃,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;〃青州〃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。相传〃九州〃为禹治水后所设,而舜又析〃九州〃为〃十二州〃,其中分冀州〃东北〃为幽州,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;分青州〃东北〃为营州,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。辽西东之分,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。除《禹贡》,还有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及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等书,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。其实,所谓〃九州〃、〃十二州〃之设,不过是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时文化人把远古时代的理想化,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。因为尧舜禹三代还不具备形成国家的条件,自然也就不会有〃州〃的行政区划与设置。尽管如此,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,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,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营州的辖境之内。此四州之设,并不包括今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之地,仅以方位〃东北〃指称今辽宁省地。

考之史,春秋以前,尚未在东北地区设制,仅以边疆民族朝贡来确认其土地与居民同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。据《史记·五帝本记》载:早在舜时,北方朝贡的民族有〃山戎、北发、息慎〃。息慎即肃慎,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。所以,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,称:〃隶慎、燕、毫,吾北土也。〃周时,肃慎继续朝贡,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――楛矢石砮,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〃东北海之外,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不咸,有肃慎氏之国。〃不咸即今长白山,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。

所证,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,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、黑龙江两省之境。此时,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,仍以方位〃东北〃代称本地区,同时,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。

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,是到了战国时期,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。燕国处北方,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。昭王时,始筑长城,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,设郡以辖其地。据《史记·匈奴传》载记甚明:〃自造阳至襄平,置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郡以拒胡。〃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。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,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。这是有史以来,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。自此,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,历代相沿不变。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,但它真正含义,还是限指辽宁地区。

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,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。为防御匈奴,集燕、赵长城之大成,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,如《史记·蒙恬传》说:〃因地形,用险制塞,起临洮,至辽东,延袤万余里。〃辽东段长城,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,仍把辽宁大部划入长城的藩篱之内,所置辽东、辽西与右北平三郡,是对燕制的承袭和进一步完善。

两汉时期,继承燕、秦之制,除仍设辽西、辽东、右北平三郡,前汉时增设苍海郡、玄菟郡、乐浪郡、临屯郡、真番郡,。这些郡都设于汉武帝时期(公元前140-公元前87年),其中,苍海郡仅设2年即废,至汉昭帝始元五年(公元前82年),将真番、临屯两郡分别归并到玄菟郡、乐浪郡。这些郡已把今松花江流域、图们江流域,相当于今吉林省及接近黑龙江省地区,置于辖境之内,特别是把今朝鲜也分其地为四郡,归为汉的统一管辖之下。这表明,两汉时对东北的行政管辖进一步扩大了。以后,历朝不断扩大管辖范围,郡县州道设置也越来越多。随着郡县制的巩固和完善,自然也促进了东北区域的最后形成。

就地区名称而言,自秦汉以来,直至明中叶前,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涵盖今三省地区的总名称,惟辽东、辽西两郡之名沿用已久,以辽概指今辽宁而已。前述〃东北〃只具方位含义,而燕秦以后,逐步在今三省分设郡县,但汉人与各少数民族不同处,行政区划各异,就是说,尚未统一起来,也就难用一个名称涵盖全地区。作为一个地区,必然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及生活习俗诸方面形成大致的同一性,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,而名称不过是对历史发展的一个界定。我们看到,从远古以〃东北〃方位泛指,再演变到具体的辽东、辽西,实际是一个地区的两部分,故后人合辽东西统称今辽宁省地为〃辽〃。这又与行政区划建制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,就是说,没有行政区划就无法形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区域。

燕国在今辽宁设郡,对东北区域的形成来说,无疑具有开创意义。秦汉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在东北的行政区划,基本沿袭秦汉的设置,推行郡县制。这些郡县(州),都设置在今辽宁省境及朝鲜部分地区,而不及吉林和黑龙江省。对生活在现今吉黑两省与今内蒙古东部的东夷各族、鲜卑、乌桓等民族,另设东夷校尉、护鲜卑校尉、护乌桓尉等管辖。这些民族同中原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,维持着安定的局面。

从隋唐,中经辽金至元,约700多年,是东北区域形成与发展时期,突出表现,就是中原王朝对东北的行政区划,从原有的南部向北部即吉黑两省发展,并使全地区的行政区划完善起来,从而建立了中原王朝对全地区的统治,特别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代王朝,对全地区的发展尤有特殊的意义。

隋存在时间不过30多年,对东北的建树不明显,仅设北平郡与辽西郡,其辖境从今河北省东北部至今辽宁西部地区。因为高句丽处于战争状态,隋对东北的行政管辖有限,高句丽没灭,而它自身却短命身亡。唐继其后,国力迅速强大,最终灭亡了高句丽,而且把行政建置推进至黑龙江流域,开创了区域发展的新时代。

高句丽是在唐高宗总章元年(668年)被灭掉的。当年十二月,唐即设安东都护府,恢复中央对辽东故地的行政管辖。不仅如此,而且将府治设在平壤,汉江以北、东达日本海的今朝鲜北部疆土归入中国的版图,置于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之下。但这种局面未能持续多久,随着府治的不断内迁,辖境也渐渐缩小。上元三年(676年),将府治自平壤迁至今辽阳市旧城,再迁至新城(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山城),以后,又迁至幽州、平州、燕郡,直至迁到辽西故城,亦即隋朝的辽西郡,约当今辽宁义县大凌河东王民屯附近。安东都护府治的屡次内迁,最重大的一个后果,就是放弃了中国应领有的今朝鲜北部的疆土,退回到汉魏时辽东郡的辖境,沿袭了唐以前历代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权。

在今辽宁西部地区,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,是契丹人聚居之地。唐朝在这里分设营州都督府与松漠都督府,其下各设所属契丹州,共有17个。严格地说,在契丹聚居地设置行政管理机构,实始于唐,表明契丹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已进入中华民族的行列,同时,也与东北区域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
在奚族居住的老哈河流域,设饶乐都督府;在霫族居住的今西拉木伦河以北,至大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,分置真颜州、居延州,今属内蒙乌珠穆沁旗一带。而在室韦诸部落居住区所设行政机构已深入到今黑龙江省腹部。据考定,室韦部落的主要居住区是在嫩江流域。约至唐中后期,在这一地区设室韦都督。尤有重大意义的是,唐自建国初,至中期,先后在黑龙江流域靺鞨人的居住区设置管辖机构。举其要者,如,著名的黑水都督府,即设在黑龙江下游黑水靺鞨所在地区;忽汗州都督府设在今俄国滨海地区东南的沿海一带。当渤海国建立后,其国王受唐朝敕封为渤海郡王,成为唐管辖下的东北地方政权。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,共建有五京、十五府、六十二州,原黑水都督府所辖之地,直至辽东地区都并归为它的属下。

唐统治时期,特别是灭亡高句丽以后,在已有的建制基础上,对今东北三省包括吉黑两省西部的内蒙部分地区,全面进行政治建制,系统而完备,远远超过了唐以前历代建制规模和水平。后虽归并于渤海国治下,却仍然是唐代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唐代对今东北地区大规模的政治建制,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经济、政治与文化的共同发展。今明两天此时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名称,就是说,还没有一个可以涵盖今三省的区域名称。

这种情况,到了辽统一北方的时期,人们的地理概念有了新的变化,就是将今三省看作是一个大区域。这从辽代的军政建制得到了充分地反应。据《辽史·兵卫志》载,分〃东北路招讨司、东北路统军司、东北路女直兵马司〃,各统所辖诸民族军政。其《百官志》又有〃长春路诸司,控制东北诸国〃的说法。显然,在辽代已把地理方位——东北,引用为建制名称,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。金代继承了辽代的习惯用法,仍以〃东北路〃设官职和机构。实际上,辽金两代已把相当现今东北地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,故其军政机构皆以〃东北〃名之。比起建制虽属完备而名称各异的唐代,的确是一个进步。这它表明,辽金人已把同处一个地理方位的今辽、吉、黑三省视为一个整体,第一次把表示地理方位〃东北〃引为机构建制名称。这不仅仅是个名称的变化,还反映了人们的地理观念的飞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元代承前启后,不仅确认辽镏金人的东北区域的观念,并把这种观念进一步巩固下来。如《大元一统志》说:〃开元路,南镇长白之山,北浸鲸川之海,三京故国,五国旧城,亦东北一都会也。〃这里提到的〃东北〃,恰恰是从如今之东北区域这个大范围说的。于是,〃东北〃这个概念,既是方位又指为区域。

〃方位之称,原有辨方正位之义菜肴都设,更为建官施政之准。〃地理之义,首在辨方位,很久以来,这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。据传,庖牺制八卦,把〃东北〃置于八方之一。前引《周礼》已把当时称为幽州的今经省东部及今辽宁西部的北镇与医巫闾山,统称为〃东北〃。后随着疆土的扩大与开发,〃东北〃的涵盖面愈广,最后已将现今辽吉黑三省都概括在〃东北〃的范围之内。而随着元以前各王朝政权在这里相互承袭设官建制,并不断完善,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本地区的认识,自辽始,以区域分划,设官而治,才将原为地理方位之名,概指为区域之名。

自明代以后,东北地区又有了一个新名称,这就是人人皆知的〃关东〃。此称之义,是指耸立于河北与辽宁交界处的〃天下一第关〃――山海关以东的地方,包括今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,泛称关东。又以山海关为限隔,则有关里(内)、关外之别称。关东这一区域概念的形成,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,与长城特别是与山海关的修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为了说清关东之名的由来,首先不能不回顾长城自身的历史。

早在战国时期,地处北方的燕国,为防御〃东胡〃内侵,始筑长城。当时,还有赵国也出于同样的目的,兴修维护自身安全的长城。但与东北有直接关系的是燕长城。据考古学家测定,燕所修的这段长城,约自起于今之张家口,向东北行,经内蒙古多伦、独石等境,东经河北围场县,自赤峰,进入今辽宁省境,历建平、北票、阜新、彰武、法库、开原,跨越辽河,再折向东南,经新宾、宽甸,向东直达鸭绿江畔,长达24000余里,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囊括在长城以内。秦始皇一统一天下,集燕、赵等国之大成,将各段长城连成万余里,如《史记·蒙恬传》说:〃因地形,用险制塞,起光,至辽东,延袤万余里。〃其中辽东段长城,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。秦始皇大修长城的主观意图,同燕、赵一样,就是防御北方强敌匈奴的不断内侵。辽东处长城以内,自无里外之分。

自汉代以后,历魏晋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十国,至北宋、辽金、元各朝代,除唐、元两代以其版图扩大,长城内属,无须修长城;还有北宋因北方主要是东北先后被辽金占据,也无条件修长城,其余各代皆以长城为保障,不间断地续修,不过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,或补修,或有所延长,总的格局无变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三年(552年),自西河总秦戍(大同西北)筑长城,东止于渤海之滨,即今山海关之地。这是一段新起的长城线路,为其后明在此筑山海关奠定了基础。应当指出,北齐所修的这段长城,第一次把辽东故地与内地分割开来,使它变成了〃塞外〃之地,与今吉林更远至黑龙江省境处于同等地位。

明朝大修长城并筑山海关,对东北区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,尤其是赋于东北区域以新的名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明朝统一全国后,先后遇到两大劲敌,对它构成了严重威胁:首先是北方的蒙古,即元朝余部及其后裔。元被逐出北京,出长城北迁,仍然散居长城以北沿线的广大地区,与明朝保持对峙状态,终明之世,双方一直是战与和交替进行,是明朝北疆不得长期安定的主要因素。其次是散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,明初,这里尚属安定。明朝统治集团视蒙古为主要劲敌,实行以〃东夷制北虏〃之国策,即用女真人对付蒙古人。但到了明中叶,女真人自金亡沉寂了200余年后,重新崛起,不断叛乱〃入边〃袭扰,引发出一系列争端,直至规模不同的战争。至明后期,女真人变得更强大,在诸部统一于努尔哈赤以后,公开以武装叛乱,双方开始了长期对峙。明朝的这两个劲敌主要集中在辽东、西及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区,而蒙古还有相当部分活动在长城北及西北诸省之地。明初主修长城,主要是为防蒙古而设的防线。当辽东地区受到女真人袭扰时,明加修加固辽东长城、筑堡建城,是以防女真人为目的的。

前叙北齐将长城候船至渤海之滨,明帝朱元璋决策,以此段长城为基础,不仅重修,整饬一新,而且在此建关城,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。这是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主持,率部创建关城,即今之山海关,至关城建成,遂专设山海卫,派驻重兵守御。山海关与一般建城的不同之处,就是把一座城同尤里长城连为一体,反映了一种新的防御体系的构想。关城背依雄峻的燕山山脉,临万顷碧波的渤海,所谓〃襟连沧海枕青山〃,山海关之名,即源出此义。

山海关一经建成,很快就显示了它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。山海关所在位置,恰好处于河西廊的咽喉之地。从今辽宁锦州直抵山海关下,长约400里,背靠医巫闾山,前临渤海湾,于山海之间,仅一线之通。这一狭长地带,位辽河以西,故称为河西走廊。山海关像一把大锁,牢牢地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路通道。在军事技术与交通工具不发达的三代,它的确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雄关。后来事实完全证明了这座雄关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。后金在辽西徘徊了20多年,整整两代人都无法打破这座雄关的防御,只能望关兴叹,驻足却步,几度临关又几度无功而返。难怪古人称公布它:〃两京锁钥无双地,万里长城第一关〃。明朝视山海关如命运攸关,正如明朝的一些战略家所说:山海关〃内拱神京,外捍夷虏,最吃紧处〃神京,是指明都城北京。夷指东北的女真人,虏指北方的蒙古人。明朝用山海关来抵御〃夷虏〃的内袭,以保卫北京的安宁,维护它的统治。由此可见,山海关在明人心中是何等重要!

山海关的出现,第一次把华北与东北截然分开,自此便成为两大区域的天然分界线。迄今,辽宁与河北两省的分界,大致仍按关城及其连接的一段长城为界。确切些说,山海关被囊括于河北省内,其省界已外延山海关以东大约30多华里。一座关城,竟成为今日华北与东北、辽宁与河北两区两省的大致分界线,这大概是朱元境及其属下徐达所始料不及吧!

实际上,在明初修成山海关及相连的长城,人们便有了内外之分的新的地理概念:把山海关以东的地方所称辽东,即今辽宁省境,统称〃关外〃,而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,统称〃关内〃,后又渐称〃关里〃,有山东人、河北人、山西人,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流寓关外,往往不直说省名,而泛称为〃关里人〃。在明代官方文件及官书如《明实录》中,又把关外称为〃畿东〃、〃京东〃,与〃关外〃具有同等的含义。

明代在东北地区的行政建置,实际划分南北两个大行政区。南部行政区,北自开原(今辽宁开原市),南达旅顺;西起山海关,东抵鸭绿江畔,相当于今之辽宁省境。这一地区,明称为辽东,此为历史沿革下来的传统名称,又独称之〃辽左〃,以其位居京师之左侧,视同人之左臂,不可或缺。明为防御蒙古,特于沿长城一线设军事重镇9座,辽东列为〃九边〃重镇之首。在这里实行卫所制,大者为卫,小者设所苦干,分属于卫。总辖于本地区最高军政机构,称为〃辽东都指挥使司〃,简称辽东都司,治所设于辽阳。全地区设25卫,各派军队驻守。辽东为军事重镇,故其行政设施具有军事管制的性质。比之内地,如同军事〃特区〃。

自开原以北,直至黑龙江两岸,东至乌苏里江以东达海,北抵外兴安岭,这一广大地区总辖于设在黑龙江下游特林的奴尔干都司,所属卫达400余个。与辽东不同的是,朝廷不派官,皆以当地少数民族的酋长为各卫的指挥使司等官,管理当地民族。他们定期向朝廷朝贡,与明朝保持着政治上的隶属关系。所以明称这一地区的卫所〃羁縻〃卫所,不过是笼络之意。这就是说,明实行〃以夷制夷〃的政策,间接统治。这样,在整个东北地区,以两大都司分辖南北,构成了明统治东北的政治与军事体系。从两大都司及其辖境的划分,明显地反映了民族间的根本分野。辽东都司所辖为汉民族的聚居区,而开原以北为各少数民族散居区域。明朝如此划分,最鲜明地体现了历代所谓〃华夷之辨〃的传统思想。因为开原以北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不在明朝直接派官的管辖之内,当时所〃关之东〃、〃关外〃,一般来说,是指辽东都司所辖的辽东地区。不言而喻,在明代中后期习称的〃关东〃之名,是很有局限性的。

自秦汉迄至明,历代在今东北的行政区划不同,机构不同,名称也各异,这是很自然的。明朝与历代更有不同之处,集中反映在严内外之限。它出防蒙古人的高度戒备心理,也对女真人保持警惕,严加限定他们进入辽东地区,仅设开原三个关品,作为他们的入贡的贡道。这三个关是:一原东南的广顺关,又称为南关;开原之北的镇北关,称为北关;开原西的新安关。前二关是海西女真入贡之路,后一关是蒙古兀良哈三卫的入贡之路。由明朝发给他们的敕书,各有限量,惟其持有敕书的人才允许进关入贡。其他女真人或蒙古人是不可以随意进入辽东的。如进入辽东,也只有从上述三个关口可进。除了这种严格限制外,也在辽东与他们交界的地方如广宁(辽宁北镇)、开原、抚顺、庆云(开原西)等开设马市,或称为农牧集市,允许少数民族来此与汉人贸易。开市与闭市均有时间限制,当集市结束,他们必须返回自己的,不得留于辽东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满清在入主中原前的28年(1616-1644年)中,与明朝激烈争夺东北,并于1644年趁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政权的机会,进军中原,占领北京,南明政权经过若干年英勇的抵抗后最终失败,明帝国灭亡。

清朝是满族贵族创建的一代封建王朝。它按照自己的意愿,在全国建立了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。东北是它的故乡,被清朝统治者尊为〃龙兴之地〃,因而受到格外重视,很快设官建制,逐渐完善起来。自清朝定都北京后,以盛京(沈阳)为留都,设文武大臣驻守其地〃自山海关以东,留都之地,统以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三将军。〃这是清入关初,以留都总管三省一切军政庶务。顺治三年(1646年),改为奉天昂邦章京,乃全权掌管三省。以后,三省分治,各设独立行政机构。今吉林省初设于顺治十年(1653年),称宁古塔昂邦章京,兼辖黑龙江,即两省为一个机构所辖,治所设于宁古塔(黑龙江宁安)。至康熙十五年(1676年)将治所迁至吉林乌拉城(今吉林市)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改称〃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〃,简称吉林将军。今辽宁省是在乾隆十二年(1747年)改称为〃镇守盛京等处将军〃,简称盛京将军。黑龙江省设治,是在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反击沙俄前正式设立的,名称即为〃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〃,简称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初设于瑷珲城(即旧瑷珲)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再迁至墨尔根(今嫩江县),三十八年时,又迁到齐齐哈尔,此为将军衙门的长久治所。

这就是清代东北三将军之由来。〃三将军〃虽不是行省名,但实际上是三个行省,建置与内地所设总督、巡抚有别,具有军事管辖的性质。清朝在东北、北部与西北的〃三北〃地区仅设将军衙门制,突出了边疆地区军事的重要地位。还须指出,三将军所辖地区及名称,与今日之吉林、黑龙江、辽宁相合,但各自所辖范围、疆域,大小,确有很大差别。如,清代吉林疆域,南北长,东西窄,其东至日本海,东北达库页岛,南抵长白山,西至威远堡,西南至英额门。全省疆域远比今日吉林大得多。尽管如此,三省正式成立,体制完备,奠定了当代三省的版图。

清朝为政,反对〃华夷之辨〃,自称〃中外一家〃、〃满汉一体〃,而实际上汉人处于被奴役状态,在一个政权的统一治理下,无内外之分,所以,清入关后不再修长城。以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发出不修长城的谕旨为标志,自秦始皇始修,为历代所依赖的这座长达万余里的人工防御工程,已维持了2000年,至此正式废除。

清朝废长城,却不废山海关。这座雄关,对于清朝来说,仍有重大的意义。它保留山海关,一是稽察往来商旅,抽取税收,对国家有利是为保护它的〃龙兴之地〃,严禁内地人通过山海关进入东北,免致破坏了它的风水〃龙脉〃。自康熙时就实行封禁,为后世的遵循,厉行封禁长达200年左右。山海关就成了清朝封禁东北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关口。显然,在长城人去任何作用的情况下,惟独山海关及其相边的一段长城,却在新的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。换言之,山海关依然是限隔内外的一座界标。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是作为清朝的政治与经济的〃特区〃而受到严格保护。

前文说到,明代所形成的〃关东〃的地域概念,主要是指由它直辖的辽东地区。而到了清代,关东的区名已经扩大,就是说,已远远超出关东即盛京的范畴,把吉林、黑龙江也涵盖其内。

早在努尔哈赤起兵叛乱的过程中,首先吞并了建州女真。次及海西女真、东海部女真。在建后金政权前后,散居在辽东地区以外的大部女真已被吞并。当进入辽东地区,又把世居于此的广大汉人也变成后金贵族的包衣。其子皇太极继位后,屡次袭击黑龙江中上游的呼尔哈人、索伦人(实际也是女真人的不同部族。这些部族后发展成如鄂温克、达斡尔、鄂伦春等族)。截止到1635年,皇太极宣布自此废除诸申的族号,改称〃满洲〃,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即今之满族最后形成。

满族登上历史舞台,进入中华民族的行列,彻底改变了明代东北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、野人女真互不统属的各自分散的状态,形成了一个整体民族。由此引起的地域关系大变化,是彻底废除明代所筑辽东边墙及开原三关的藩篱,再无内外之分,整个东北地区从政治上及民族关系都连为一个整体。在满人的心目中,无论是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,都视为她的发祥之地。因为他们的祖先确实源起于黑龙江流域,后离故土南迁,经吉林,进至朝鲜北部,最后辗转回迁至辽宁省境,定居于新宾的赫图阿拉(今称永陵乡)。在皇及极为其父纂修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时,开宗明义,把东北的名山――长白山定为其祖先的诞育之地。因此,长白山同努尔哈赤创业的赫图阿拉一样重要。这就是说,在清代的地域观念上,已把辽阔的东北看成是一个没有区别的完整的地区。前叙清入关初,以盛京大臣总管全区,恰是这种地域观念的具体体现。后以东北疆土辽阔不便管理,始将全区折为〃三将军〃。但从整体上,清朝把三省列为〃封禁〃地区,受到特别保护。这就使东北地区在全国各水管站区中处于特殊地位。它是有清一代的政治与经济〃特区〃。

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,读完本文《『中国对关岛』中国对关岛时间》之后,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?想要了解更多,敬请关注www.candyad.com,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。